採購的迷思 是 性價比

我們先來分析一下 , 如何善用資源 .

善用資源 目的是為了 什麼 ? 至少有兩種情況 :

第一是 既有的 . 將既有的資源發揮最大功效 ,
第二是 引進新的資源 . 評估現況 , 檢討瓶頸 , 引進新的合適的資源 , 以便將應用目標的效益發揮到最大 .

這兩者的規劃視野是不同的喔 .
一個考慮 現存資源效益 , 一個是考慮 展望未來的應用發展效益 .

隨身碟 經常被當做研討會贈品了 , 每個人手邊有幾支 贈品隨身碟 , 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, 做做測試 , 拿手邊免費資源是合理的 , 但是一旦要轉成 要求效益的工作時 , 就不得不評估 整體效益 , 檢討 整個系統運作的瓶頸 , 找出不適合的項目 , 評估現存技術以及產品 , 擇優引進 , 替換掉既有的不適合的元件模組 . (案例故事 請參考 臉書社團文章[案例 : 性能不足的贈品隨身碟])

這個時候的考量點 , 就不是 既有資源的物盡其用 , 而是面臨到
已經了解到 既有資源的極限 , 也確認其無法滿足 預計的整體效益目標 , 此刻乃不得不迫使自己尋求更適合的元件模組 .

案例說到這邊 , 明顯地點出了 方案選徑分岔的關鍵點 :

效益要求的壓力

狀況一 :
如果不存在 效益壓力與目標 , 那麼 能夠 善用 所有既存的資源 ,
就已經算是 功德圓滿了 , 所有元件都在正常運作 , 就是不浪費資源的情況了 .

狀況二 :
如果存在 效益壓力與目標 , 那麼 善用既存資源 , 只是起頭第一步要做到的 , 接著是 各模組效能的極限測試 與 改變組態測試 , 確認 既存資源的任意組合 , 都無法滿足時 , 那就是 分析瓶頸 , 引進 關鍵位置新資源的時刻 .

狀況一屬於可以自己來試試看的階段 , 狀況二 則是屬於 專業領域 , 因為 使用到了 既有元件模組的極限測試 / 組態組合測試 / 系統瓶頸分析 / 替代元件模組方案經驗 . 當然也可以透過 網路資料的查詢 , 找到一些 不必做測試實驗的他人數據 , 但是沒有能力做測試的時候 , 是否有能力 釐清網路數據的環境變因 以及 步驟的影響 , 這是更大的疑問了 . 有 技術 / 能力 / 經驗 , 才可能有效地完成 測試 分析 評估 導入 的 一連串任務 , 達到 所需要的 最終效益目標 .

免費的資源 看似美好 , 不要因為 免費或者便宜 , 反倒是忽視了 原本該是 生活與工作上 主要重點的 實際效益目標 .

著眼於 發展效益 , 才能跳脫 低成本的畫地自限 或者 省錢但卻是錯誤配置 的無效採購的陷阱 .

Last modified: 04/12/2016